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名_食仙主
七猫小说 > 食仙主 > 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名

  白影如龙,少年策马飞驰而入。

  同样是花瓣漫天,锣鼓相迎,早已等待的人们立刻响起一片欢呼。

  常致远、李蔚如、黄师傅、赵章、白司兵许多人都在这里,裴液翻身下马,笑容未歇,面色红润地和诸人一一拜过,而后一抬头,那位沉和安静的大人正立在门口含笑看着他。

  老人总有这种在一片飞花艳景中沉劲如松的气质,这也将裴液心中膨起的情绪压实了些,他走上前去,礼敬躬身到:“隋大人。”

  隋再华看着他微微一笑。

  礼官敲鼎而鸣:“请武魁往翰阁授名!”

  诸官员皆静言退后,为裴液让出了通往楼口的路。

  从进博望园开始,礼仪侍从便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,比起街外的热闹欢庆,这里郑重端庄的意味占了上风。

  裴液抬头望着捉月楼,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座高楼,但立于其下仰望,方才更觉其高。

  赵章笑道:“请隋大人引武魁先行,我们跟在后面就好。”

  隋再华微一颔首,裴液便随老人而上。

  一进楼中,外间的喧闹便被蒙蔽,老人亦不发言,朝阳穿窗而入,一时两人踏楼之声成了耳边最鲜明的声音。

  老幼二人皆脚步轻捷,不多时已将后面官员落下。

  在这种安静规律的声响中,裴液心情也渐渐沉静了下来,只是无声相随。

  就在这种无声中,老人忽然轻轻一笑道:“我其实还是不信你。”

  “什么?”裴液怔。

  “因为你知道,即便真的杀了他,你也不会付出什么代价。”隋再华缓声道,“并不能证明你真的可以为正抛利。”

  “.”裴液这才反应过来,老人提及的是那日在书房中的谈话,有些怔然道,“我没想那么多。”

  “因为那时你本就一无所有。”老人呵呵一笑,而后轻声道,“你瞧,现在得以荣华加身,你不是春风得意,满面红光吗?”

  “.”裴液这倒无法反驳,实际他也没想到老人把那场对话记了这么久,并没准备怎么进行这个话题。

  所幸老人也就此停口了,面前已是九层。平日封起的门此时已经打开,那些平日常开的门路需要毯与花来显示此时的特殊,但对这副门楣来说,只要开启,就已足够庄重了。

  裴液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。

  与前八层在结构上已有不同——楼梯并非直上直下,而是九曲回廊一般,通往许多不同的小阁楼。

  隋再华也暂时立住了脚步,静静看着里面。

  裴液有些懵然,他理应是东道主,但这地方.他哪里来过。

  还好隋再华只是暂暂停了一下,便又立刻抬脚迈步了,径直向前,丝毫不为岔路所迷。

  裴液跟在后面,片刻之后,明白了何为翰阁。

  “‘翰’就是笔墨文章,里面留有历任刺史的笔迹。”少女当时跟他解释道。

  果然,如今踏上这一层,四壁之上,诸多新旧大小不一的纸张挂在壁上,上面墨迹也有新有旧,俱都被郑重完整地保护了起来。

  授魁之典布置已毕,礼官已在静等,但身后大人们还未到达,两人便暂时闲立。

  裴液立到墙边一瞧,第一张卷轴已然泛黄,末尾落款是“丙寅之冬”。裴液实在怔了下,掐指一惊:“这岂不是.七十多年前了?这楼有这么久吗?”

  隋再华笑:“自然不是,博望园二十多年前才开始营建,前面这些历任官员的墨迹,是翰阁修成后才收集进来的。”

  “.哦。”裴液缓缓点头,“二十多年前”

  他喃喃着找到一处很短的墨迹之前,上面落款是“锁鳞丁巳之秋·俞朝采。”

  “那就是这一任刺史了。”少年喃喃自语。

  却见隋再华也正站在这副墨迹之前,静静看着。

  “认得吗?”老人看着这短短十六个字。

  裴液觉得自己本来应该认得的,但显然此人在书法上有所造诣,风格颇为独特,于是裴液又不认得了。

  他勉强蹙眉道:“古”

  “古来志士,先穷后忧;人生在世,击楫中流。”

  隋再华读罢,转身向前道:“后来,此人为奸臣所害。”

  “.”

  此时,后面稀稀落落一群官员才跟了上来。

  一入此阁,便纷纷肃静。

  诸官以品级职位列位两方,隋再华、赵章、常致远三人立于屋中尽头。

  裴液静立于阁厅中心。

  楼上展了下旗,博望园中锣鼓一寂。阁中鼎香静燃,礼官持册念道:“奉怀参选之人裴液,生年十七,武艺优卓,由县令常致远推举——常大人,此人可合参比之资格?”

  裴液心中一跳——杨颜还和他说想拿魁首之奖励,此时他才知道,这真是两个少年听之使人发笑的打算。

  常致远肃容道:“裴液生长奉怀,无罪无案,来历清白。”

  “请常大人签印。”

  常致远签过,礼官持册继续道:“常大人在此,已验明正身,请武魁前往临风台。”

  这环节少女昨夜大略和他说过,礼官也提前递过流程,裴液转身,果见此厅尽头,正有一方台子探出楼外。

  裴液提步而去,视野天光渐明,直到立于此台之上,少年一时临风怔然。

  城南地势本来便高,其上再筑九层之台,乃是高临博望,目极云天,脚下正是南北大街,往前而望,纵横百路千巷,楼屋鳞鳞排列,尽头,已是高耸城墙。

  真是看尽博望。

  低下头,人们已尽数跟来,缓缓聚于街巷之中,几乎堵满了七八条巷子,一眼望去,俱是人头攒动。

  此时见少年踏上台来,无数人挥手相呼。

  而后,身后浑厚的唱声响起,不知传出去多远:“辛巳年博望金秋武魁,奉怀裴液,已验明正身,魁首无疑!现为之颁礼——第一礼,银一百两!”

  脚下响起呼声,一位公差将一盘银子搬出放在了裴液身旁。

  裴液余光瞧了两眼,到底知道这时不应去碰。

  “第二礼,登阶丹一枚!”

  公差捧盘而出,再次一枚精致的小盒再次放在了裴液身边的桌上。

  这个盒子裴液已不是第一次见到,这枚丹药再配合琉璃龙血,可以令他短期内就直奔五生之境。

  “第三礼,授铜雀侠牒,牒铭‘博望金秋·魁’!”

  裴液忍不住先探头去看了,比起前两者,这大概更是“身份”的象征。此牌在身,别人看他就不再是乡下少年,而是一位夺得武魁的佼佼侠士。

  这一次出来颁礼的是常致远,老人目光中带着满溢的温和,郑重地将此牒交予了少年。

  裴液接入手中,此牒确实是黄铜之色,质感和雕刻比他想象中要精致得多,边缘打磨圆润但又瞧来锋利,刚好是一种不割手的轻薄,整个牒子透出浑然一体之感。

  其正面雕着一只矫捷的云雀,空处刻了“裴液”和一堆其他的字;背面则暗纹而平,留有大片的空白,只在第一行刻了一条清晰的字迹,字上饰以潞水环绕和秋叶之纹,正是“博望金秋·魁”。

  裴液将此牌入手,是一种冰凉的沉实。

  “第四礼,东海剑炉丙下之剑!”

  自第一礼过后,脚下就已完全寂然,和少年一样,人们静静听着每一件奖励的名字,每一样都丰厚的令人艳羡。

  但无人觉得少年配不上这份丰厚。

  此时,裴液再一次探头看去。

  公差捧盘而出,红布盖住了一柄剑形,放在了他面前。

  裴液一把掀开,眼神立刻明亮。

  只见青鞘细如脂,金纹若羽毛,柄如青玉,格似鱼鳞,剑格一侧,刻有【博望辛巳秋魁之奖】一行小字。

  东海剑炉所铸之剑,自“丙”而始,多有些奇特之处,此时却不知这柄应在什么地方。

  裴液轻轻拔开一截,秋水光敛,出鞘无声,明镜般的剑身上,铭有【山羽】两个潇洒书体。无论自内自外,这一柄剑都远远胜过了少年自己那柄,他微微沉默了一下,下一道唱声已自身后传来。

  “第五礼,剑术《崩雪》!”

  裴液微微一笑,不必寻找,他也能想象到少年在下面握拳咬牙的激动样子,这一次,却是隋再华走出来,将一册旧但保存颇好的书放在了他面前。

  裴液一怔,却见老人并未离去,而是转身面向下方,竟然亲自为他高声唱出了最后一礼。

  “第六礼——翰阁授名大唐武举!”

  老人肃然转身,持一柔韧金笺铺在桌上,将笔递给了少年。

  其上文案已俱,只留有一处空隙。

  裴液怔了一下,在此处认认真真、一笔一画地填上了“奉怀裴液”四个字,蘸取红泥,按上了指印。

  而后,赵章、范长史、白司兵、常致远四人一一在这名字上压上了官印。

  隋再华将此册卷起,装入一个结实的小铁筒之中,交予了少年。

  裴液双手郑重地接过。

  至此,授魁已毕。

  所谓博望推举、入京赴试,至此,少年再非籍籍无名,博望记得他的样貌,兵部录有他的名字,持册入京,当要参加整个大唐目光所聚的无双盛会。

  隋再华指着那枚铜雀符道:“这个平日是可以佩在身上的。”

  “.唔。”确实,即便仅就美观来看,这枚雀牒也足够别致,不大不小,正合佩在腰上。裴液提起它来,果见上端正有一处小小的系孔。

  老人递与他一根串有铜片的系绳,含笑道:“授魁末尾向来有刺史赠诗之环节,今早赵大人把这美事让于我了。”

  裴液一怔接过,这铜片显然是刚刚磨圆雕好,薄薄一片,竟然颇为精巧别致,一入手,牌上那行笔力劲洒的字就当先闯入了眼帘。

  ——“未遇行藏谁肯信?如今方表名踪。”

  裴液重重地怔了一下。

  而后他翻过来,背面小字雕着这首小词的全貌,是曰:

  “不堪揣摩往事,夜来常见旧容。灯孤人寐怕秋风,摇落一枝凄梦。

  未遇行藏谁信?如今方表名踪。天涯踏遍镜中逢,回首冰心不动。”

  裴液似懂非懂地怔了许久,直到老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握住【山羽】剑身平平朝他递来,另一只手指了指下面昂头探看等待的无数双眼睛。

  裴液再次怔了一下,有些仓促把手伸入怀中:“那个.等一下。”

  他从怀中摸出了一枚剑缨,有些破旧粗拙,上面串着一枚小小的青色玉柱。

  新剑的系孔小了许多,绳子就显得粗大,裴液有些笨拙地把它一点点塞了进去,牢牢地系住。

  然后他接过此剑,转身面对着下面数万双屏息看着他的眼睛,深吸了一口气。

  上前一步,奋臂高高地把剑举了起来!

  小玉柱在朝阳下安静地跳动着,锣鼓花雨炸开在博望园,惊天的欢啸宛如海浪,一叠叠传遍了整个博望。

  还欠28更!

  对了,补一下,“未遇行藏谁肯信,如今方表名踪”出自侯蒙的《临江仙》:

  未遇行藏谁肯信,如今方表名踪。无端良匠画形容。当风轻借力,一举入高空。

  才得吹嘘身渐稳,只疑远赴蟾宫。雨馀时候夕阳红。几人平地上,看我碧霄中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m11.cc。七猫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qm11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